預測科技趨勢向來充滿挑戰,尤其當我們正經歷了充滿不可預知變數的一年。 在不尋常的2020年裡,外圍環境在短短數月間極速變化,加速了原本可能需要多年才能達成的數碼轉型,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了深遠並持續的影響。疫情不單加快了各行各業的數碼應用,更凸顯了數碼基礎設施和技術在企業成功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新聞稿)
最近,Equinix 的技術專家們預測了2021年及未來最重要的科技和數碼基礎設施的發展趨勢, 以下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3大科技發展走勢:
1. 數據中心日趨電網化
隨著全球氣候危機加劇,重要持份團體正積極調整可持續發展目標,將重心由避免產生負面影響,轉為創造正面改變。不少企業亦正在制定與《巴黎協議》目標相符的策略,並且意識到減碳的迫切性。
在2021年,隨著數碼經濟的規模將持續擴大,發展亦將加速,而數據中心就正正處於其中的關鍵位置,因此有責任為環境保護作出積極貢獻。我們預計,首個重大的「電網與可持續發展」數據中心項目的將實現重要進展。
在環保方面從保持中立轉變為積極發揮影響需要由科技驅動。同時,這亦需匯集關注環保議題的各方團體,組成的全球和地方生態系統。長遠來說,隨著這種趨勢的進一步融合及新一代應用的出現,對極低來回時延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應的,數據中心的定位亦會改變。新一代數據中心將會分散,並融入社區,成為支持運算、連接、電力和熱能使用的靈活的生態系統。
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推動數據中心轉向開放的基礎設施標準,這其中包括從設計和營運,到電力管理,再到新一代燃料電池和冷卻系統等各個方面。這個趨勢將加快數據中心的創新,並通過減少設備供應商在開發平台時遇到的困難,令電網成為重要的數據中心設施。
隨著致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ies)的進步(部分是透過更加開放的硬件平台和供應商之間更好的互動協作來實現),多方因素互相交織作用,因此通過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整合電力批發市場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的進一步顯現,應對更低的、端到端延時延的存儲及新平台的相關挑戰,以及將運算和網路資源分散到更接近邊緣的需求,都將加快新一代電網化數據中心項目的出現。
2. 邊緣為主的模式將推動創新發展
據Gartner副總裁及分析師 Nick Jones 和 David Cearley表示,「到 2023 年,超過50%的企業的數據將在數據中心或雲端以外產生和處理,而 在2019 年這比例則少於10%。」
生活與工作在一個邊緣為主的世界,運算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作,並從集中式數據中心轉移至分散、高度互連的基礎設施進行,而這些基礎設施政治位於靠近數據產生及消費端的邊緣位置。
無論是視像會議、協作工具、串流媒體、遊戲還是共享汽車,如今的現代應用越來越多地從底層開始構建,以達到邊緣的自動化及靈活部署。邊緣運算必須快速處理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數據,許多應用和微服務也必須在源頭處以低時延及互相連接的方式提供最佳客戶體驗。
要運用跨越多個邊緣位置和基礎設施層(從邊緣到多雲端)的分散式應用需要對結構上的取捨有著全面瞭解和評估,包括可用性區域、分散式服務網格、流量管理、資料管道、安全性、緩存和狀態管理(無狀態與有狀態)等設計。
此外,隨著運算及資料向邊緣轉移,新的邊緣特定的基礎設施限制將會出現。 這包括與覆蓋面、電力、網路、運算和儲存硬件相關的容量和可用性要求,以及對模組化和可擴充性、多租戶、全自動操作(NoOps)及連接多個數據中心的可用性區域的需求。
在2021年,我們將看到以邊緣為主的部署將持續發展,由基礎設施構成的科技創新浪潮亦將繼續推進,以在邊緣可靠地解決擴展及編排分散式基礎設施等日漸複雜的問題。
3. 雲原生基礎設施將佔主導地位
傳統基礎設施的設計已不能滿足現時的數碼商業需求。數碼商業日漸受到現代軟件及廣泛使用開源及雲原生技術的驅動。簡要言之,雲原生是一種軟體開發方法,它提倡雲端運算技術及一些原則的使用,如微服務、API優先、容器和DevOps,以及如容器編排(如Kubernetes)、服務網格(如Istio)和不可變基礎設施等相關功能。
在這些技術的協助下,企業能夠快速建構、運行及編排可擴增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通常可以利用混合多雲架構在全球分佈及運作。這些分散式部署對延遲、可用性、性能和靈敏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並高度依賴可通過軟體進行自我配置、自動擴展和自我修復的基礎設施。
數碼基礎設施現在變得至關重要。短短數月內已基本完成多年的數碼化轉型,而且這種趨勢會進一步加快。 IDC預計,「到了2021年底,80% 的企業將基於已有經驗建立機制,並以比疫情前快一倍的速度轉移至以雲端主導的基礎設施和應用。」
這種轉變意味著傳統基礎設施的設計方式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數碼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網路和硬件)應該透過 API 完全地抽象化,並通過軟件進行編排。此方法使程式開發人員能以軟件的速度調配及管理分散式基礎設施,從而專注於最重要的工作,即是開發及建立優秀的應用程式中。這種抽象化需要將實時可觀察性建構到基礎架構狀態中,並開發程式設計介面,透過這些介面,從邊緣到多雲端的任何元件、元件組合和端到端都可以被重新定義成所需的狀態。
在這個框架下,調配及管理分散式基礎設施可簡單歸結為構建一個閉合的、具適應性的分散式系統,而只有通過軟件及開放技術才能有效地將其大規模發展。
我們對於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的願景是,任何可以自動化的東西都應該通過軟件自行運作。 對底層實體設備的工作負載進行虛擬化和/或容器化以及將抽像出來的能力,導致了諸如基礎架構即代碼(IaC)和不可變基礎設施等不斷變化的範式,從而允許快速部署基礎設施資源和更快的實施時間,尤其是在混合多雲端的環境中。
雲原生技術將在2021年在近乎每一層基礎設施中堆疊,以及從邊緣到多雲的數位基礎設施編排中被擴散並被快速採用。
塑造未來的數碼基礎設施
雖然我們希望2021年比2020年更能被預測,且有更少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但很明顯,我們無法回到過去的狀態。數碼化增長和加速將持續進行,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數碼領導者們需要擁抱技術和趨勢,這將給他們的企業帶來明顯的優勢。能夠理解並擁抱這些宏觀趨勢的企業和技術領導者們,將能更好地為我們瞬息萬變的未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