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on 調查:僅 18% 受訪港人認為自己有足夠能力應對網絡威脅
Norton 日前一項調查發現,香港面對持續猖獗的網絡威脅,包括網絡釣魚、詐騙和身份盜竊。其中,百分之四十的受訪成年人表示詐騙和網絡攻擊於過去一年變得更加頻繁,但只有 18% 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足夠能力應對網絡威脅。
Norton 日前一項調查發現,香港面對持續猖獗的網絡威脅,包括網絡釣魚、詐騙和身份盜竊。其中,百分之四十的受訪成年人表示詐騙和網絡攻擊於過去一年變得更加頻繁,但只有 18% 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足夠能力應對網絡威脅。
Fortinet 早前發布 2023 上半年 FortiGuard Labs 全球威脅型態報告,發現雖然組織檢測到勒索軟體的情況正在下降,但攻擊者追求更高的攻擊回報率,使攻擊變得越來越有針對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便利各行各業的工作。Adobe 最近一項報告指出,近九成的受訪亞太營銷和客戶體驗專業人士預期,生成式 AI 將有助於提高工作的品質和數量、增強創造力,並協助觸及更多合適的客戶。
Palo Alto Networks 發布了第 7 冊 Unit 42 雲端威脅報告 (Volume 7 of its Unit 42 Cloud Threat Report)。報告合共分析了1,300 多家企業包括來自主要雲端服務提供商(CSP)的 210,000 個雲端帳戶、訂閱和項目中的工作負載,為網絡安全決策者和從業人員提供雲端安全的全面解讀。
各種規模的企業越來越容易成為勒索軟件攻擊下的受害者,並未能獲得足夠保護面對這種日益嚴重的網絡威脅。根據 Veeam《2023年勒索軟件趨勢報告》的最新數據,每七家企業就有一家企業的大部分數據(>80%)會受到勒索軟件攻擊的影響,反映在數據保護方面存在顯著的不足。作為提供數據保護和勒索軟件備份解決方案的領導者,Veeam Software 發現攻擊者幾乎在絕大部分(93%+)的網絡攻擊期間針對備份進行攻擊,而成功破壞受害者的復原能力的機率更高達 75%,進一步強調了不可變性和網閘對保護備份儲存庫的重要性。
阿里雲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安全性是亞洲企業在部署雲端策略及選用雲服務供應商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Visa 發佈最新環球研究報告《詐騙特徵:欺詐語言(Fraudulese: The Language of Fraud)》,揭示面對精通科技的消費者,網路犯罪份子依然能從中找到漏洞。儘管近半數消費者對於自己識別詐騙的能力充滿信心,全球仍有 73% 受訪者容易忽略數碼通訊中的可疑信號。
UiPath 早前委託 IDC 對 800 名全球高管進行的調查發現,54% 的企業已使用企業自動化技術來實施可持續發展計劃,另有24%的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推行上述計劃。 IDC 調查還指出,已實施智能自動化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更加成熟。
Deel 公布「香港商界領袖:勞動力及招聘市場調查」,以了解本地商業決策者對人力資源相關議題的看法。
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數字技術和智能骨幹業務阿里雲委託進行的《亞洲市場下一代雲端策略》調查結果顯示:在目前已使用雲端服務的亞洲企業中,有 84% 計劃在 2023 年增加對雲端服務的投資,另外,超過八成企業(84%)計劃兩年內實現全面上雲。